利他故事

陪孩子長出勇氣,跨越挫折的練習

Image

       文/利伯他茲心理諮商所 才煒民 諮商心理師

       在一次團體治療中,我邀請學員表達自己內心的恐懼,其中最多人選擇的項目是「恐懼失敗」。他們表示要是失敗了,自己將會失去自信、被嘲笑、人際關係變差、失去社會地位和尊重,甚至可能讓親密的感情破裂。這群學員們的感覺如此真實而殘酷,但他們只是一群國中生,就體驗到了學校即是小型的社會縮影,得設法求生存,避免自己受傷害。

       在校園生活中,孩子們最常見的挫敗經驗有:1.課業表現 2.同儕關係 3.師生關係。然而,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在受到打擊後,重新努力挑戰困難,直到獲得成長、超越困境,如何面對挫折和失敗是需要學習的,但誰來教他們呢?

 

失速的童年/青春

       事實上,學校生活恐怕比想像中殘酷,當一個孩子與多數同學不一樣,諸如:好動、難以專注(ADHD)、表達技巧欠佳、外型引人注目,或是能力比不上人時,得到的往往不是恰好的安慰和鼓勵,反而很容易引來過度的關注,甚至成為同儕間笑柄,這樣的經驗往往讓遭遇挫折的孩子不知所措,甚至更加痛苦。

       有些孩子會展開反擊,攻擊那些態度不友善的對象,有些孩子則會想要逃離「負面感受」,設法避開那些讓他們覺得「我不好、我沒有能力」的對象,可能是:嚴厲的老師、捉弄人的同學、或是不理解自己的家長。

       以常見的課業壓力為例:如果一個孩子很喜歡某一堂課,能夠看見自己擁有某項學習天份,通常是因為很喜歡授課的老師,更努力學習表現的結果。反之,一旦孩子開始因為挫折而逃避學習、或是不再願意面對人際困擾,童年的陰影可能會延伸到青春期、甚至成人階段。孩子可能會不想上學,潛逃到網路世界、沉浸電玩的成就感、甚至加入幫派,甚至過早的逃離家庭,去尋找一個可以庇護自己的地方。

 

身為陪伴或教育者,我可以做些甚麼?

       如果我們可以及早發現孩子的無助、不知所措(從他的情緒反應、人際狀況觀察),我們可以陪伴他建立一種不同的生命經驗:

 

1.在孩子專注的事情上,認可他的態度,看見能力與特質

       即使孩子擅長的事情不是讀書,在他願意努力的事情上,我們看見他努力地求表現,可以幫助他發展自信、自主且負責的能力態度(自我效能感)。例如:打球、運動、表演,順制式玩遊戲,重點在於孩子投入的過程中,我們看見孩子積極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和優點,幫助他認識自己的能力與特質。即使只是玩遊戲,能夠觀察、做計劃、幫助他人或運用合作策略…….等,許多的特質未來可以運用在生活上,協助他未來適應社會。

2.培養與人相處的自信與安全感

       當我們感到恐懼不安時,逃避或是先發制人的攻擊,都是可能的防衛反應。因此,與孩子討論人際技巧之前,先確定孩子在人際關係能感受安全自在。如果孩子出現明顯的對立、敵意情緒,先與他討論可能的感受,如:害怕、厭惡,試著去理解和澄清“別人沒有否定、針對他”。在一個衝突事件背後,老師或同學針對的可能是特性行為,因此,可以具體提出需要改變的是某些行為,如:大聲說話,避免受傷的孩子化身為野獸,不斷使用粗暴的行為保護自己。

3.打破過去的經驗,建立新的自我評價

       過去發生的痛苦,不是孩子選擇讓它發生的,如果可以擺脫這些不好受的感覺,孩子會希望生活變成怎麼樣呢?可以挑在孩子心情較好的時候,與他討論未來的自己,如果目前的痛苦都改變了,他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?引導孩子做一個新的選擇,養成更有社會適應力的行為。

社會企業聯絡電話:(02)2936-2989

七品聚餐廳粉絲團

利伯他茲臺北諮商所

Rebirth cafe 心聚點

九個菓子粉絲團

© 2021 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