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他故事

上學怎麼這麼難?!如何讓拒學的孩子打開心房

Image

文/才煒民 諮商心理師

 

「我不想上學,也不想出門…,你們不要再逼我了!」曾幾何時,孩子起床出門、到校上課變得如此艱難?其實,孩子拒絕上學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,本文將說明拒學的發展歷程,以及如何因應孩子可能產生的心理議題。  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,近年隨著出生率不斷降低,中輟人數也同為下降,但輟學比率卻始終維持0.4%-0.5%之間。其中,國小生的中輟原因以家庭因素為主,國中生則以個人因素(如:作息不正常、身心疾病)為主,而男孩的輟學比率始終高於女孩;從輟學的現象中反映了社會有群孩子可能因家庭的照顧不足,逐漸演變為個人的適應困難。

孩子消化不完的挫折,誰來陪伴?

"「老師講得我都聽不懂,回家又有很多功課要寫…」、「爸媽很晚回家,晚上我都在滑手機,所以常睡過頭」、「家裡沒錢讓我買第二套校服,同學都笑我髒…」。"

若細看孩子成長歷程,可以發現他們在學校面對許多壓力,上述的言語也反應出家庭的難題,像是家長為了生計奔波、事業危機或婚姻觸礁等,可能因此難以理解孩子的需求;像是好不容易擠出學費讓孩子上學,但卻發現孩子的課業成績不佳,甚至被老師寫聯絡簿提醒…,疲憊的家長也容易失去耐心。

挫折與壓力的結論…我就不喜歡念書?幹嘛上學?

壓力調適不良的孩子通常難以專注課業,挫折帶來的負面情緒容易讓孩子產生「我不喜歡念書,為什麼要一直逼我?」的念頭,倘若此時能陪伴他們抒發情緒、調適壓力,或許孩子有機會學習如何跨過挑戰,重新建立學習興趣。

然而多數下了「我就不喜歡念書」結論的孩子可能會認為上學考試不一定有好的未來,於是荒廢學習、轉移注意力到遊戲或交友,導致作息及生活步調混亂;每況愈下的表現也使師長指責、教訓而讓師生關係逐漸對立。

逃向更有吸引力的世界

孩子不上課、生活漫無目的時,會開始找尋有趣、未知的事來填充時間,例如被網路或電玩吸引,而遊戲中明確的任務獎勵系統、結交戰友,讓生活中飽受指責的兒少快速找到成就,遠離無力掌控的現實;或是容易在社區遊蕩認識其他中輟生或校外友伴,慢慢產生“我就是可以不上課”的優越感,甚至因複雜的交友關係學會抽菸,接觸到不法份子等情形發生。

作為家長,我該如何協助孩子?

1. 建立支持網路,緩和緊張與壓力:

擔心孩子的家長,請別讓自己孤軍奮戰,可搜尋網路資源、閱讀文章或加入社團,會發現孩子拒學的狀況並非特例;尋求醫療資訊或參加拒學團體,請學習暫時放下讓孩子“馬上返校念書”的目標,與專業人士及其他家長認識更多幫助孩子的有效方法,以利正確評估孩子的現況、規劃協助方向。

2. 重建親子關係:

開始關心孩子永遠不晚,輟學並不是誰造成的問題,但容易讓全家人壟罩在壓力下,試著整理好自己的情緒,嘗試與孩子溝通,與其他家庭成員討論分工合作,全家共同面對困境。如果能力許可,可尋求心理諮商協助改善關係,在安全的情境下與孩子澄清誤會,讓孩子感受家長的關心。

3. 陪伴孩子調整作息:

因應輟學的常見選項有返校、自學或安排就業體驗(教育局/各地就服站提供)等,但混亂的作息是導致輟學及阻礙回歸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,無論討論最終決定如何,協助孩子調整作息,以利降低重新適應社會的難度。請家長以肯定的語調、具體步驟逐漸養成孩子新習慣,讓他們感覺生活是自己可以控制的,促使其自發邁向健康成長。

4. 減緩到校壓力:

若以協助孩子返校為目標,需要先了解孩子可能面臨的壓力,協助釐清阻礙才能逐步克服,如:過去曾與某老師吵架,覺得被師長針對、曾經發生霸凌,或者對於跟上學業進度有困難等。可藉由心理諮商/專業諮詢,陪伴孩子從情緒到認知,逐漸做好到校的心理適應與行動。

5. 學會承擔與自由相對責任:

孩子逐漸脫離管教、爭取自由的過程難免令人擔心,但孩子的未來與人生責任,仍屬於他自己。因此,家長應提醒孩子該為自己的未來負責,協助孩子於發展階段中具備相應能力的增長。

利伯他茲台北心理諮商所 關心您

社會企業聯絡電話:(02)2936-2989

七品聚餐廳粉絲團

利伯他茲臺北諮商所

Rebirth cafe 心聚點

九個菓子粉絲團

© 2021 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