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他故事

好孩子都是被誰帶壞的

Image

文/利伯他茲心理諮商所

【利伯他茲心理諮商所:青少年的相處之道講座回顧-2】

青少年的角色楷模、模仿行為

壓力反應

青少年有一些認同的需求,像是要有歸屬感,想要跟朋友有一樣的東西,也有自我認同的需求就是知道自己是甚麼樣的人,哪方面表現比別人厲害。

這些認同與比較,會讓青少年們累積壓力,有些人積極迎戰,用比較偏激的方式賺快錢,成為司法少年;有些人消極抵抗,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,退縮到網路和手機的世界裡,這就是面對壓力時的戰與逃反應。

挫折攻擊假說。

看到孩子的暴力行為,不要只停留在施暴的部分,可以停下來想一想他發生了甚麼事情,讓他一定要這樣做。

也許是那些欺負別人的人過得比較好,也許是為了認同感,跟著一起罵髒話比較會有朋友?

我們看的是一個青少年欺負別人,但在他的世界裡,他會覺得說我才是那個被欺負的人,我只是在保護自己,我很可憐,大家都對不起我,所以我做這些並不是壞事。 

 青少年的偶像崇拜

師長們可以在青少年的角色楷模混亂以前,先幫忙建立一些比較正向的楷模,給予正向特質回饋。例如家長都會希望孩子去跟班上成績比較好的同學當朋友,但我們不可能每個都第一名,所以可以換個角度,鼓勵孩子認同的人當中比較正向的朋友。

又像是有些孩子喜歡運動明星、有些孩子喜歡歌唱明星,可以鼓勵他們思考這些明星有哪些特質、做了哪些努力,才有現在很有自信的樣子,獲得粉絲的喜愛。這樣師長不僅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,也在協助孩子建立正向的楷模。

 

社會企業聯絡電話:(02)2936-2989

七品聚餐廳粉絲團

利伯他茲臺北諮商所

Rebirth cafe 心聚點

九個菓子粉絲團

© 2021 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