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會日前受邀參加台北市社會局「人家」紀錄片首映會,敍述台北四大平宅住戶真實的人生故事,會後本會周執行長更極力向大家推薦這部影片,該片中剛好有兩位正是本會過去曾經服務過的個案,片中更有深刻描寫他們在困境中奮發努力的故事,歡迎大家近期密切注意上映日期並前往觀賞。
人家 Being Lodged 粉絲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eingLodged/
以下是本會執行長特別為本片寫下的推薦文:
不只給魚吃、給「釣竿」,還陪著他釣魚
文/ 周涵君 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執行長
我從民國72年起就住在安康平宅附近,我的教堂也離那不遠,所以打從35年前,我就一直想為那兒的社區居民盡份心力。記得第一年的聖誕節前,我就帶著教堂的一群孩子去那兒報佳音,但那次的我們幾乎就像鬥敗的公雞,悻悻然地草草結束。之後,我只能零星的為著幾位住在平宅內的教會兄姐,做些簡單的探訪和問候。
13年前,我和我先生毅然決然地放下銀行工作,全心投入毒品戒治行列,尤其著重於快出監的藥癮收容人。因為專案的關係,我們和所服務的同學建立很深厚的信任關係,這讓我有些驚訝,怎麼好些個同學的設籍地址都在我所居住附近的平宅社區內。
後來,我們成立了基金會,因為募款困難,我們開始向聯合勸募申請補助,當時擔任我們的審查老師就是正在警專教書的張錦麗老師。在方案進行到第二年時,張老師突然提出她的擔憂和請求,希望我們能為平宅青少年工作,因為他們已經發現平宅內拉k的情形非常嚴重。我當下一口答應,不只因為我們需要經費,更想圓了我當初平宅服務的夢想。
但沒想到,一口就被我們的種子教師(戒毒成功的過來人)給狠狠拒絕:「去哪,都沒問題,但別叫我去那工作!」一問之下,才知道那是他們過去經常買毒、販毒的大本營。也在那當下,我也才想到為什麼我們手上有那麼多個案的地址就設在那。說歸說,第一個跳出來的也是這群種子教師。那一年,在甚麼也沒有的情況下,我們從平宅附近的籃球場和馬路上,展開了我們的外展服務。
因為確實見識到青少年毒品的嚴重性,隔年(101年)遂在平宅附近租了一間辦公室,開始了青少年據點工作,也用盡心血設計了我們的第一場活動,名為「大手牽小手」,用意是想培養平宅中年齡較大的哥哥姐姐們,來影響社區中的弟弟妹妹。當天,我們幾位老師全部排排隊的站在會場門口等孩子們入場,但當天只等到唯一的一個孩子,也就是影片中的一個主角。
由於這個孩子實在很優秀,當時在念醫檢,所以我們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他身上,但等到想開啟他的家庭工作時,才發現他的母親是多麼的抗拒,就如影片中那樣真實。之後,因為這孩子幾乎在外讀書,年齡也超過我們的服務範圍,我們就只能默默地結案,但對他的思念一直沒斷。所以當在影片中看到他時,我是不自覺地大叫。
之後的四年,我們一直努力的在平宅裡撈孩子、堵幫派、代替家長處理孩子在學校的問題,甚至每天早上喊孩子起床,送他們上學。103年,我們甚至連整個辦公室都搬來平宅附近,也隔年開了我們第一家社會企業-七品聚實習餐廳開幕。影片中的另一個主角爸爸,就是我們在監所就認識的個案,出來後,曾有段時間看著他驕傲的帶著他的孩子,騎著摩托車在社區兜風,幾次想約他來餐廳幫忙,但他都為了方便照顧孩子,還是在社區裡當個清潔代賑工比較有彈性。
按常理,這樣的個案通常沒多久藥癮就會復發,所以也沒很積極的追著他跑。直到看到影片中的他如何在社工的陪伴下一步步的背著沙袋,考上環保局的清潔員的那刻,我的心是揪著,淚水不自主奪眶而出。這也是為什麼我一定要安排時間,讓我們所有的同仁放下手邊工作,來看這部紀錄片的原因。因為只要不放棄,持續的給予支持和關懷,時間就是最好的證明。
我也要強力的推薦這部影片給正在社工系教書的老師們,透過這部紀錄片鼓勵未來將準備投入社工領域的學子們,看到一個前線社工的真正貢獻-不只給魚吃、給「釣竿」,還要陪伴他釣魚。因為唯有在陪伴中,才能啟發他/她們的復原力和動能;也唯有在陪伴中,才能讓他/她們看到自己的價值;而陪伴是需要時間的。
謝謝這部紀錄片的導演,他在每一個細小處,用真實的鏡頭,記錄著「愛」必須透過時間的刻痕,才能展現出她的穿透力。